前叉韌帶是膝關節中的一種特殊結構,附著在骨骼上,起到穩定關節的作用。一旦膝關節前叉韌帶受損,就會破壞關節的穩定性,這會對關節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。目前針對前叉韌帶損傷,撕裂的患者,韌帶重建手術是比較常見和有效的治療手段,今天帶來文章杭州樂天派英智康復醫院:前叉韌帶重建初期康復及注意事項,希望對有需要的病友有幫助。
一、前叉韌帶重建初期康復
目的: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: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;逐步改善步態。
術后2周康復方案
1.被動屈曲至90-100°.
2.強化肌力練習。(直抬腿可在大腿一側加重物為負荷。)
3.如可單足站立1分鐘,即可用單拐行走,并于室內可脫拐行走。
4.伸展可達與健側(未手術一側腿)基本相同。
5.開始指導下自行練習屈曲。
6.逐漸調整夾板至0°— 70°范圍屈伸,并每3—5天加大角度,術后滿4周調節至110°。如調整后行走及負重時關節不穩明顯,則減小回調整前角度。
術后3周康復方案
1.被動屈曲至100-110°。
2.加強主動屈伸練習,強化肌力練習。
3.開始嘗試脫拐行走。
術后4周康復方案
1.被動屈曲達110-120°。
2.調整夾板至可在0°—110°范圍屈伸。
3.開始前后跨步、側向跨步練習,患腿在前及跨出一側負重。30次/組,4組/日。
4.靜蹲練習。后背靠墻,雙腳與肩同寬,腳尖及膝關節正向前,不得“內外八字”,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(小于90°),2分/次,間隔5秒,5-10連續/組。2-3組/日?;蛘呷鐖D。
5.力求達到正常步態行走。
二、前叉韌帶重建康復注意事項
1、本計劃所提供的方法及數據均按照一般常規情況制定,具體執行中需視自身條件及手術情況不同,在醫生指導下完成。
2、功能練習中存在的疼痛,是不可避免的。如疼痛在練習停止半小時內可消退至原水平,則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,應予以耐受。
3、肌力練習應集中練習至肌肉有酸脹疲勞感,充分休息后再進行下一組。練習次數、時間、負荷視自身情況而定,且應同時練習健側。肌力的提高是關節穩定的關鍵因素,必須認真練習。
4、除手術肢體制動保護外,其余身體部位(如上肢、腰腹、健側腿等)應盡可能多地練習,以確保身體素質,提高整體循環代謝水平,促進手術局部的恢復。
5、早期關節活動度(屈、伸)練習,每日只進行一次,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,避免反復屈伸,多次練習。如屈曲角度長時間(>2 周)無進展,則有關節粘連可能,故應高度重視,堅持完成練習。
6、活動度練習后即刻給予冰敷15—20分鐘。如平時感到關節腫、痛、發熱明顯,可再冰敷,每日2-3次。
7、關節的腫脹會伴隨整個練習過程,腫脹不隨角度練習及活動量增加而增加即屬正?,F象,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腫脹才會逐漸消退。腫脹的突然增加應調整練習,減少活動量,嚴重時應及時復診。
以上就是關于杭州樂天派英智康復醫院:前叉韌帶重建初期康復及注意事項的相關介紹,希望對您有幫助。運動損傷的病人,建議到專業的運動康復機構或者運動康復科,在專業的康復治療師的評估和幫助下進行相關的康復訓練,能夠有效和安全的回復關節功能,盡快重返生活和工作。
轉載自:杭州樂天派英智康復醫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