膝骨關節炎(knee osteoarthritis, KOA)是指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膝關節軟骨纖維化、皸裂、潰瘍、脫失而導致的以關節疼痛為主要癥狀的退行性病變。今天我們帶來文章,杭州普迪欣康復醫院科普:膝關節炎的康復評定與治療,對有膝關節炎的病友們,可以參考了解一下。
1.感覺功能評定
主要對疼痛進行評定。目前采用的評定方法主要包括兩類:直接評痛法和綜合評痛法。前者主要有目測類比法、數字定級法、詞語定級法、壓痛積分法等,后者如McGill疼痛評分表。
2.運動功能評定
(1)關節活動度(ROM)評定。分為AROM和PROM,目前ROM的傳統測量方式仍以使用手工量角器測量為主。
(2)肌力評定。目前肌力評定按照是否使用機械分為:徒手肌力評定(MMT)和器械肌力評定;按照肌肉收縮的類型可分為等長肌力評定、等張肌力評定與等速肌力評定。
器械肌力評定
(3)步行時間及步態評定。主要評定方法是20m步行時間測定及“起立-行走”計時測試,能夠綜合評估疼痛及炎癥對關節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響。步態異常患者可進行三維步態系統評定。
使用Silverfit進行”起立-行走”計時測試
3.其他功能評定
包括平衡功能評定及心理功能評定。前者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法、量表評定法及平衡測試儀測定,后者主要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、抑郁篩查使用綜合醫院焦慮抑郁量表。
1.關節結構評定
關節結構的評定首選X線檢查。根據X線改變,應對膝關節進行Kellgren&Lawrence分級,分級標準:無改變、正常(0級);輕微骨贅(I級);明顯骨贅,但未累及關節間隙(II級);關節間隙中度狹窄(III級);關節間隙明顯變窄,軟骨下骨硬化(IV級)。
膝關節X線檢查
2.軟骨損傷評定
軟骨損傷評定主要依靠無創或術中有創檢查。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的軟骨厚度變薄、缺損,骨髓水腫、半月板損傷及變性、關節積液及腘窩囊腫。主要采用關節鏡下關節軟骨損傷的Outerbridge分級,分級標準:正常(0級);軟骨變軟、腫脹(I級);直徑<1.27cm的軟骨破損,深度未觸及軟骨下骨(II級)直徑>1.3cm的軟骨破裂、深度觸及軟骨下骨(III級);軟骨破損,軟骨下骨裸露(IV級)。
可根據受累關節選擇相應的測試或量表對患者的活動能力進行評估,推薦應用加拿大西安大略省和麥克馬斯特大學OA指數(WPMAC)進行評定。WOMAC評分量表總共有24項,其中疼痛部分有5項、僵硬部分有2項、關節功能部分有17項。
根據患者的情況,對其進行社會參與能力評定,如職業評定、生存質量評定等,其中SF-36簡明健康調查量表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評定方法。
近期目標:
減輕疼痛,減輕腫脹,恢復肌力,改善關節活動度,矯正畸形,恢復平衡功能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,降壓治療,均衡飲食,控制體重。
遠期目標:
改善參與能力、回歸社會、預防跌倒與骨折,改造環境、提高生活質量為主。
通過對KOA患者進行充分的健康宣教,不僅能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識,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,還能減輕疼痛、改善和維持關節功能,延緩疾病進展。
患者在醫生或治療師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,通過個體化的運動方案,從而達到減輕疼痛、改善和維持關節功能、保持關節活動度、延緩疾病進程的目的。運動療法主要包括低強度有氧訓練、肌肉力量訓練、肌耐力訓練、本體感覺及平衡訓練等。
1.低強度有氧訓練
常用方法:慢走;功率自行車;游泳;橢圓機;太極。
MOTOmed 下肢主動訓練
D-Wall監測下的太極拳
2.肌力訓練
常用方法:
①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;
ISOmove等長運動
②抬腿訓練股四頭肌;
下肢屈伸肌訓練器
③靜蹲訓練;
下肢及核心肌群訓練器
④抗阻阻力訓練;
ISOmove等張運動(股向心)
⑤等速運動訓練;
ISOmove等速運動(同心)
⑥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(臀中肌練習,臀大肌肌力練習,髖外旋肌肉力量練習)
下肢收展肌訓練器
3.關節活動訓練
包括關節被動活動;牽引;關節助力活動和主動活動。
包括超聲波治療,熱浴療法,經皮電刺激,神經肌肉電刺激,低頻脈沖電磁場,低能量激光及其他物理因子。
作業治療能夠提升日常生活能力、工作能力及娛樂能力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訓練、家庭環境改造、職業培訓、能量節約技術應用等。
康復輔具可通過調節關節力線及負載,增加關節的穩定性,減輕受累關節負重。患者在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行動輔助器械,通過減輕疼痛提高患者滿意度。
1.矯形鞋及鞋墊
個性化定制的矯形鞋及鞋墊可改善由KOA所引起的生物力學失衡,減少關節承壓,實現關節功能與活動的提升。
通過ICB矯形鞋墊矯正身體立線
2.膝關節護具
護具的使用可有效節約關節活動所需能量,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KOA患者的疼痛與關節僵硬程度,從而維持關節活動度。
Pavis護具
3.助行器
在醫師或治療師正確地指導下使用手杖、拐杖可防止患者摔倒,減輕患膝關節過度負重,提升整體活動水平。
傳統中醫療法被認為能促進關節周圍毛細血管擴張,使血管通透性增加,改善病損關節的血液循環,降低炎癥反應,改善癥狀,提升關節功能。應用傳統中醫療法能防止關節周圍肌肉、肌腱、韌帶等軟組織發生萎縮,松解粘連,防止關節攣縮、僵硬,改善關節活動度。主要方法包括針灸和太極。
針對患者存在的抑郁、焦慮進行心理輔導、康復知識教育,促使其心理狀況改善,有助于減輕疼痛,必要時需要給予抗焦慮抗抑郁類藥物治療。
當基礎治療不能完全使患者滿意,則應考慮同時使用藥物治療。包括:局部外用藥,口服藥物及關節腔注射藥物。
轉載自:杭州普迪欣康復醫院